当前位置:主页 > 实验室概况 > 历史沿革
实验室概况
历史沿革
历任领导
实验室定位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原卫生部)耳鼻喉科学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成立于1989年,1994年建成开放,依托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耳鼻咽喉科建设。齐鲁医院耳鼻咽喉科是一个历史悠久、享有盛誉的科室,是我国耳鼻咽喉科学的发源地和奠基地之一,长期以来,对我国耳鼻咽喉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学科始建于1924年,孙鸿泉教授是我国耳鼻咽喉科学的奠基人之一,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全喉切除术、内耳开窗术、喉移植术、喉再造术等,杨仁中教授创造了世界首例中国人工喉,王天铎教授率先在国内开展了保留喉功能的喉癌和下咽癌手术。

耳鼻喉科学重点实验室获批成立以后,为切实推进重点实验室建设,全面落实实验室建设指导思想,更好的搞好实验室的基础建设与管理,依托单位高度重视,实验室建设过程中实行依托单位一把手直接管理实验室,1994年建成耳鼻喉科学实验楼并开放使用。2005年实验室划归齐鲁医院管理后,为加强实验室建设管理,分别由分管院长和院长担任两届实验室主任。2015年开始由耳鼻咽喉学科带头人潘新良教授担任实验室主任,2016年实验室迎接评估并于2018年整改后通过评审。

历经几代学者的不懈努力,实验室现已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学术风格。耳鼻喉学科是山东省首批“泰山学者”建设工程岗位,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山东省医药卫生重点学科,山东省“十二五”重点学科,山东大学“985工程三期建设临床医学重点学科。学科不断创新,科学发展,积极推广应用新理论、新技术,充分发挥实验室和山东省泰山学者建设岗位学术平台作用,在咽喉头颈肿瘤外科治疗方面始终保持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其他亚专科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本学科在继续保持头颈肿瘤手术治疗传统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喉癌下咽癌手术方法、喉功能保留重建方法进行规范化、系统化研究,突破了许多的传统手术禁区,对头颈肿瘤累及颈动脉系统积极进行处理并在国内率先成功进行了颈总动脉的人工血管移植重建。学科在晚期甲状腺癌、颈段食管癌、扁桃体癌、喉气管狭窄、咽食管狭窄、颅底肿瘤的治疗方面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在省内最早开展了电子耳蜗植入术、鼻内镜手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等微创外科手术,在鼻颅底外科、鼻眼相关外科、睡眠呼吸功能障碍、突发性耳聋、神经性耳聋等方面的诊治能力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1989

卫生部耳鼻喉科学重点实验室成立

1994

实验室正式建成对外开放

2005

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整合 山东省首批泰山学者建设工程岗位

2007

通过卫生部专家组评估

2009

山东大学“985工程”三期建设临床医学重点学科

2010

山东省“十二五”重点学科 山东省“两好一满意”十大质量品牌

2011

被评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再次通过卫生部专家组评估

2016

第三次迎接卫计委专家组评估